文学沙龙
父爱如山
2024-4-3 16:31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924| 评论: 0|原作者: 丁恒耕|来自: 扬州区域新闻
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临近,我不由得想起远在天堂的父亲。在慈母逝世十周年之际,我写了一篇文章,名为《母爱永恒》,被《扬州日报》“区域新闻”选中,刊登在2021年4月7日的“专版”上,寄托哀思。如今正值严父逝世七周年之际,我写一篇缅怀文章,名为《父爱如山》,用以祭奠亡灵。 2017年3月31日(阴历四月初三),是举家悲痛的日子,我的父亲不幸于凌晨1点53分在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仙逝,终年95岁。长寿路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领导所致的悼词,介绍了父亲的生平,给予了较高的评价。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,光荣的一生,奋斗的一生,廉洁的一生,他为国家,为社会和上海纺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,也为大家留下了一份厚重而又珍贵的精神财产。 我的父亲名叫丁宝琪,1922年11月23日出生,194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,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37年9月-1940年8月,他在建湖姚华兴服装店学徒。祖母曾说,他学徒时吃了不少苦,店主不会手把手地传授技能,在做家务杂事的过程中,他注意观察,偷偷地学艺。1940年9月-1946年6月,他在安丰镇摆缝纫机摊头,从事个体经营,16岁就养活一家老小。自从生下我后,经李连生镇长介绍,他进了军服厂,参加了新四军。1946年7月-1946年12月,在宝应县人民政府做军服。在兵荒马乱中转战射阳、东台、泰州、扬州等地。50年上海解放,父亲随军留在上海工作。解放后,父亲进入上海华东军区后勤部、上海国营被服二厂、上海风雷机械厂、上海线带机械厂等单位工作,先后担任工会主席、党支部书记、党总支书记、保卫科科长等职务。1984年5月离休。 父亲在解放战争年代参加革命工作,他不顾个人安危,尽管当时环境恶劣,生活条件艰苦,他不怕困难,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,积极为前线部队赶制军服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热爱党,热爱祖国,服从组织安排,对党忠诚,立场坚定。在单位任劳任怨,对工作废寝忘食,对同事和蔼亲切,密切联系群众,没有一点干部架子,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。他于1954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邻里,他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助人为乐,得到邻居们的一致赞扬。在家中,他是一位好父亲、好丈夫,勤俭持家,省吃俭用,供子女读书上学。他对母亲体贴入微,相濡以沫,对子女要求严格,“清清白白做人,认认真真工作,踏踏实实做事”成为我们的座右铭。 有一种爱,叫父爱如山;有一颗心,叫父子连心;有一份情,叫情深似海。父亲无私的爱,往往体现在生活的细节中。是父亲宽厚的脊背,为我们遮风挡雨,让我们体验到了生命的精彩。 怎能忘,三年灾害期间,我正在曹甸中学读初中,学生伙食很差,有时只能靠吃山芋填饱肚子,很少有肉吃。父亲知道我正是长身体苦读书的时候,他疼爱我,不时地从上海寄些零用钱给我,让我加点餐,增加营养,补补身子。这钱是父母省吃俭用的血汗钱,我十分珍惜,把钱用在实处。 怎能忘,我因为白血球减少,赴上海休养,父亲多次带我到医院复查,悉心调理饮食,给我增加营养。身体恢复健康,他陪我到外滩观景,去城隍庙游览,上“大世界”玩耍,放松心态,陶冶情操。有时上午出去玩,中午不回家,就在外面吃饭。父亲总是选择小吃部,点几个简单的家常菜,我知道那时候父母亲的工资并不高,每月还要寄一些生活费给祖母,祖母带大了几个孩子不容易。我理解父亲,从不计较。每天清晨,我还未睡醒,父亲就买好油条、豆浆,轻轻地放在我的枕边。外出散步回来,父亲为我弹去身上的灰尘,母亲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 怎能忘,父亲出差到外地路过南京,顺便到我的工作单位南汽子校看望我。门卫通知我:“丁老师,你的哥哥在门口等你。”我想,哪来的哥哥呀,我在家中是老大呀。到门口一看,一声“爸爸”,让门卫惊呆了:有这么年轻的爸爸吗?的确,爸爸长得很帅,就像是我的“哥哥”,这在学校里传为美谈。在南京期间,我请父亲到南汽大食堂尝尝可口的饭菜,让他开心;晚上,在学校宿舍,父子俩促膝长谈,难以入眠,还有对苏北亲人和儿女们的深深牵挂、眷恋和悠悠乡愁;假日,我陪父亲瞻仰中山陵,领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风采和功勋;游览玄武湖,脚踏芳草地,融入大自然,心旷神怡;华灯初放,在南京长江大桥上,徒步而行,欣赏夜景,体验“一桥飞架南北,天堑变通途”的意境。他一直鼓励我为党增色,为国争气,为家争光,我一直铭记在心,他对我在大城市南京的工作表现非常地满意。 怎能忘,父亲十分关注我的工作,我在南汽子弟学校承担初中、高中语文教学任务,还一直担任班主任。父亲为帮助我提升教学水平,经常从上海邮寄工具书、刊物、书籍供我参考。我如获至宝,受益匪浅。一些剪辑资料为班级办墙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,深受学生们的欢迎。经过几年的历练,我能胜任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,成为语文教研组的骨干。与汽车行业的一些兄弟学校开展参观交流活动,校领导总是安排我承担语文示范课和“作文评析”公开课教学任务,启发式的教学成果,赢得了领导、同行和学生们的赞许。这些都离不开父亲的支持和关爱。 怎能忘,父亲关心我的进步。他是老共产党员,对党有深厚的感情,对子女严格要求,总是启发和动员我向党组织靠拢,我也曾写过入党申请书,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,也获得过不少荣誉,也经受党组织的考验,但始终未能踏进党组织的大门,实为遗憾。总之,在向阳插队、赵庄和总团社教、文革、南汽子校几个节骨眼上都错过了机会,深深体会到人生无坦途,多坎坷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,我始终像父亲一样牢记党的恩情,忠于党的事业,为党献出一切。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,依靠着爱的力量长大,一路走来,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父爱比山高,父爱就是一片海,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。感谢他给了我们蓬勃的生命,感谢他给了我们广阔的人生,感谢他给了我们光明的前途。我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,继承他的遗志。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,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,我将用实际行动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,寄托我们的深切哀思。
|